雖說史嘉蕾的正面全裸無疑是吸引觀眾入場觀賞【肌膚之侵】的一大噱頭(我也承認這是我觀影的原因之一),但當一部分喜愛娛樂片的觀者只抱著史嘉蕾露點的期待,結果看到的卻是常人無法接受的手法,那會是什麼樣的有趣情況?
- May 13 Wed 2015 22:54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肌膚之侵》(Under the Skin)
- May 08 Fri 2015 08:12
為何西部老是死人?《百萬種硬的方式》(A Million Ways to Die in the West)
賽斯麥法蘭飾演一名因被嫌孬種而被女友拋棄的牧羊人,正好遇見一名好心女子莎莉賽隆,因看他可憐而教他槍法試圖讓前女友刮目相看,這樣的勇氣也讓他求助於過往厭惡的醫生,同時間不知不覺日久生情。
- May 03 Sun 2015 10:16
顛覆神話卻意外落馬《挪亞方舟》(Noah)
近年以方舟為主的災難電影已經變的屢見不鮮,從【王牌天神2】【當地球停止轉動】到【2012】都紛紛出籠搶搭末日熱潮,但2009年過後這個題材便沒落了好一陣子,直到【挪亞方舟】的推出才再度死灰復燃。
- Apr 30 Thu 2015 08:24
曇花一現的奈沙馬蘭《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1996年上映的【靈異第六感】是影史上除了【大法師】以外唯一入圍奧斯卡大型獎項的鬼片,入圍了該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劇本、男配角、女配角、剪接,片中一反過去驚悚片的形象改以溫馨的角度做詮釋,因此全片的恐怖畫面所剩無幾,手臂的抓痕、上吊,僅此而已,而觀賞的族群也可從”心理諮商”、” 夫妻相處”的方向得到不同的感觸,因年齡、人生經歷、生活環境而異。
- Apr 29 Wed 2015 22:28
放諸四海皆我家《教父》(The Godfather)
口碑傳誦四十年,常與【刺激1995】僵持爭奪IMDb第一名寶座的對手—【教父】,被全球觀眾公認為是一生必看的經典鉅作,而且同時是影史第一部連續兩集勇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系列,不過直到近日一連三天的每晚連播才讓我有了品嚐的機會,不過坦白說我並不如大眾般如此讚賞,這可能就和【異形】為何無法擄獲我心卻可名列經典的原因相同,它代表著早期黑幫片的迷人之處,並不在於表面的題材,而是出在技術面俐落的剪接。
- Apr 23 Thu 2015 08:14
善惡一念定生死《紅翼行動》(Lone Survivor)
通常對於現代戰爭片(或稱軍事片),往往都是題材侷限少有革新,令我難以給予過高的評價(【光榮戰役】因為是設定於古代所以例外),不外乎就是狙擊領袖與侵略領土,但這次讓我產生強烈意願觀賞【紅翼行動】的動機,是因為受到【正義】一書中”是非思辨”的延伸討論啟發,才引起了我的關注與期待。
- Apr 20 Mon 2015 08:00
天空最強老爸《空中救援》(Non-Stop)
因【即刻救援】一片重回事業第二春的連恩尼遜,在封為”地表最強老爸”後,不是要救援女兒,而是要飛上空中,雖然從此戲路已被定型為動作武打,而非過去【辛德勒的名單】的挑戰演技,但至少將場景搬上飛機拉開了制裁的層級。
- Apr 18 Sat 2015 11:34
歷年全美票房通貨膨脹懶人包
若是在3年前有人向我提起票房通貨膨脹(Price Inflation)的事,我肯定會認為這一點也不重要,但直到最近,我意外發現了當年票房前5名的【異形】(7894萬)怎麼可能比三十多年後排名較差的【普羅米修斯】(1億2647萬)票房還低?因此讓我進入一場瘋狂算數找票房的不歸路,雖然我不是學經濟的,但我的計算方式可以作為一種參考,一般有對電影了解的人都知道,首週票房×2(或者更多)=全美票房,全美票房×2(或者更多)=全球票房,而全球票房÷2再扣掉成本=盈餘,本文要探討的年代,並不會是首部電影【火車進站】在巴黎某家咖啡廳公映的1895年,也不是從1939年第一部彩色電影【亂世佳人】開始的黑白過渡期,而是要從彩色電影剛普及的六零年代開始探討(本文提到的數字皆為全美票房,單位都是美金,通膨數字則是依據2014年更新的匯率標準)。
- Apr 15 Wed 2015 22:57
不只三百人軍力的《300壯士:帝國崛起》(300: Rise of an Empire)
延伸上集的劇情基礎,本集的【300壯士:帝國崛起】正與【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一樣試圖有讓觀眾感受到敘事範圍的擴大,以及更長的故事線,首集【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就像是一個紀傳體,而此集的【300壯士:帝國崛起】正是用不同的”編年體”手法詮釋,劇情更與第一集有些許重疊,也因為即將接拍DC系列世界觀的首集導演柴克史奈德的離去,讓本片少了首集的逆轉收尾,即使擁有更健全的劇本,卻無法獲得更多的掌聲,可見是導演能力不夠的問題。
- Apr 14 Tue 2015 13:24
喝酒也要有運動家精神《醉後末日》(The World's End)
雖然“一路喝到掛”的情節在喜劇類型電影可說是比比皆是,不過作為「血腥冰淇淋三部曲」完結篇的【醉後末日】(其實個人比較喜歡前譯【茫到世界盡頭】),即使譯名、原名與題材皆與同期電影【大明星世界末日】相似並造成大眾的誤認,卻依然能開創出獨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