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避免死卻造死,說謊比過題,隔離對碟(78轉折),指紋辨識攝影佳,盈利瘟疫面具(黑石),旁人無發現,系列最差,警可能壞人,食搶騎門,媽素,促成文藝復興,長壽人口應砍半(如金牌),索拉,11歲神童,女警在但沒捅,8糧不敵女。
目前分類:驚悚懸疑 (71)
- Mar 23 Tue 2021 23:00
自導自演的業力引爆又一樁《地獄》(Inferno)
- Dec 31 Tue 2019 22:32
翻身不成蝕把米《13 駭人遊戲》(13 เกมสยอง)
“如果弒父/弒子能得到一億巨額,你願意挑戰嗎?”,在漫畫改編的泰語片【13 駭人遊戲】中,膽量、無良、吃虧被當作努力,是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最佳體現,逆轉式發展讓親情變得廉價,存有良知而喪生展現了每個人的關卡不同,人生的難題也不同,替該國影史里程碑埋下伏筆,因此在觀影完畢,筆者對片尾最後一關別有見解,事實上,兩種發展都可能出現(放棄遊戲或是獲勝後被殺)。
- Oct 31 Thu 2019 17:37
無法治癒人性本惡的《安眠醫生》(Doctor Sleep)
起初聽到【鬼店】籌備續集的傳聞,大家都知道“它無法超越前作,卻不可能如前作般入圍金酸莓獎”,必然成為微妙的存在,【安眠醫生】是根據2013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多數觀眾並不瞭解史蒂芬金有寫下這部續曲,相信電影引人入勝的鬥智鬥力會使評價出爐趨於樂觀。
- Sep 19 Thu 2019 23:54
致對民主失望的鬥士《返校》(Detention)
綜觀一世紀來的世界史,納粹大屠殺的1700萬人身亡、南京大屠殺的30萬人身亡、二二八事件造成28000人身亡、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至少死亡1萬人、 九一一事件的死亡將近3000人、 文化大革命都造成人民心中無法抹滅的痛(故南北戰爭的75萬人死亡暫不計算在內),當中說起二二八事件後續的白色恐怖,已經是我爸於學生年代的經歷,任何行為皆可能視為涉嫌反政府(包含亂畫師長照片,此軍事戒嚴鎮壓的緣由為國民黨為檢肅漢奸),作為台灣首部電玩改編電影,【返校】以政治事實為基礎自然是 驚悚片一大標竿(至少比起編劇以前的【紅衣小女孩】出色) ,使人嚇破膽之餘,意會到現實中齊聚搜捕校園的憲兵(更有甚者是暗殺滅門),絕對比電影、遊戲更可怕。
- Feb 25 Sun 2018 23:04
近鄰不如遠親《顫慄空間》(Panic Room)
一般人們在購屋時之所以選擇有密道/安全室的高級豪宅大多是基於安全考量,但到了【顫慄空間】,這項避難優勢卻反而成了一大危險(尤其是當你的電源全數切斷,顯得更難報警),打再多暗號鄰居依舊不會理睬,好險主角們這回遇到的不是色狼,不然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 Dec 29 Fri 2017 22:44
哈利歪掉不是一兩天的事《魔角》(Horns)
一部黑色電影往往少不了兇手,雖然在【魔角】裡兇手的可能性早在影片中半段便縮減為只剩兩位,答案相當好猜,正反派間一正一邪,都是為愛成魔,但故事用了時下性的諷刺挖苦,彌補部分的不足,虔誠的主角只因一時情緒辦事踐踏佛像而喪命(細厚?XD),暴力式的幽默再再顯示媒體為求獨家的不擇手段,女侍為了出名不惜歪曲事實,都是批判社會的殘酷,是導演阿甲除【3D食人魚】外最具突破性的作品。
- Dec 26 Tue 2017 22:44
24個 “亨”利《藏身處》 (Shelter)
劇情描述茱莉安摩爾在丈夫被殺後使她困在絕望,無法像一般人一樣面對有著邪教庇護的主角亞當(更別說是女兒身受騷擾),想證明父親倚老賣老只是錯的比較久,卻沒法讓老爸活著見證亞當假裝有病的一切(在醫學上貌似人格錯亂,實際上卻是亞當附身於茱莉安摩爾父親身上並操縱之,這樣的情節已經玩到爛了),我只能說,基於“比爛的”的心態,本片是個可以消磨光陰的選擇。
- May 22 Mon 2017 20:46
只差票房沒跌跤的《德州電鋸殺人狂》(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2003年由潔西卡貝兒主演的翻拍版【德州電鋸殺人狂】即使處理大至小組、小至伴侶的意見不合,卻沒在影片中解釋便車女的由來(與其自行爆頭的原因,這比打醬油的斷腿蒙叔更無法令人忽視),唯獨沒有黃眼珠的皮革臉及縫製面具的過程稍加清晰(勝過【德州電鋸殺人狂:從頭開始】,即便潔西卡貝兒也有秀身材,但仍略遜狄歐拉拜爾德的凹凸有致),但若要與那齣賣弄親情的可笑最新作【德州電鋸殺人狂3D】並論,本作首尾呼應不只包含路邊攔車,還囊括黑白事件的河邊屍體以增加可信度,尖叫轉變為狂歡的切換過場至少遠比試圖將修伊一家洗白平反的該片來的有趣(況且以往荒郊野外的沙漠一夕間成為人聲鼎沸的市區也有些怪異)。
- Apr 05 Wed 2017 22:43
觀眾們的集體療法《邪靈刑事錄》(Regression)
早從【邪靈刑事錄】中半段伊森霍克接到騷擾電話起,一切反常的凶兆就變得平淡無奇,應該沒人不懷疑是出自艾瑪華森之手,但全片落幕時觀眾一定還是會有被惡整的感受(就如片中警員們般),被扣帽子的無辜老爸說詞反覆可以理解為催眠後遺症,好平白自責失控後的可怕行為,然而艾瑪華森故作蹂躪的心腸狠毒就是呆板,只因為從小沒父親陪伴而對伊森霍克投懷送抱,只有徒增無謂的濫情與動機。
- Mar 28 Tue 2017 23:00
玩水請先注意告示牌《絕鯊島》(The Shallows)
一部電影的顛覆性不能只在文本上集思廣益,【絕鯊島】在海報配置上與【大白鯊】【大蟒蛇:血蘭花】【3D食人魚】等正統動物災難片小有微調,人類的仰視企圖扭轉女性在觀眾內心固有的弱小受害者形象與連結,就算沒有處於相反方位,卻有別以往類似作品的模式並營造同等顫慄,至於影片本身,鯊魚雖在第一分鐘就早已出現,但導演在重覆利用【空中救援】手機解鎖畫面的舊法中拍出驚喜,讓觀眾一再受到玩弄,兩度以為是鯊魚撞上,其實只是逃亡保命的海豚,兩度以為會得到獲救,卻是事與願違,同時讓往常建立“偷竊者死”的規則蒙上一層殘酷現實。
- Feb 22 Wed 2017 22:58
寶寶被擄走,但寶寶不說《女巫》(The Witch)
- Feb 17 Fri 2017 23:00
聖水是神父的疫苗《大法師》(The Exorcist)
老牌恐怖電影的通病在於集數過多,因此直覺上筆者都是依海報選片,但欣賞【大法師】不只是基於瞭解前傳前須先搞懂與前作的因果關係,更是深受海報呈現極端黑、白的光影錯置誘惑(此風格也成功移植在【奇異博士】海報上,該導演剛好曾拍過類似題材的【驅魔】),法師就是黑暗裡的醫生,惡魔(病人)反而是吸引視焦的強烈光源,象徵希望(錢財)是來自驅魔,連衛報都讚揚此社會意涵的燈光處理。
- Feb 16 Thu 2017 23:02
「腥」龍門客棧《八惡人》(The H8ful Eight)
想起自己和導演都同樣看的開心、玩的盡興的【決殺令】,再看看因作品數量而命名的【八惡人】(電影上映日期也在8日!),前者是黑人翻身的正向手段,那麼後者的黑人就是運用另一套負面的成功哲學,而非英雄,雖然大量推理明顯降低了畫面的刺激與心情上的放鬆,但歧視黑人的警長反而被銬,鏡頭呈現上屋外的人反像被關,都算是有趣的對比,片尾也一貫式放上了昆汀特愛的默片字幕,顯其反常態的風格。
- Jan 23 Mon 2017 15:59
代替薇喬懲罰你!《共犯》(Partners In Crime)
- Jan 13 Fri 2017 20:06
美事成行的背後原因《腥紅山莊》(Crimson Peak)
在欣賞【腥紅山莊】時,筆者只能享受畫面中傳統哥德式雕琢的陰暗美術,此片票房和片名一樣呈現赤字不疑有他,若不是觀影群其中八成可能來自迷妹捧場,只為一睹抖森屁屁,恐怕還會更糟,影片中人性、鬼怪、歷史背景都與導演最成功的作品【惡魔的脊椎骨】相似性太高(頂多搬來了【簡愛】的戀愛場景),以鬼喻人的華麗魔魅可能也跟著深鎖在導演自家古老莊園的地窖XD
- Dec 15 Thu 2016 11:46
不想長大的真正原因《聖誕妖怪:坎卜斯》(Krampus)
我們長大後總會揭穿歡愉聖誕節背後的真相,聖誕老人只是你父母,又或者因為不抱期待所以每年替自己買禮物,但是如今【聖誕妖怪:坎卜斯】可能會“逼”你回憶節日的美好,雖然乍聽片名可能會以為是類似【捍衛聯盟】的3D聖誕動畫,不過或許是觀眾看膩了【聖誕夜怪譚】【聖誕夜驚魂】等應景片的歡樂氣氛,這部黑暗童話有著偏向於【羊男的迷宮】的怪奇道具,即使部分情節仍能看見一絲童貞,坎卜斯會替天真善良卻因被捉弄而質疑節慶的男孩拭淚,但能做的也只有透過水晶球滿足他的幻想,建構當初殺戮前全家和諧的假象。
- Nov 13 Sun 2016 16:21
徹夜未眠前就該嘿咻《半夜鬼上床》(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比起死對頭【十三號星期五】,【半夜鬼上床】系列的普及率相對沒這麼高,在台灣不僅是電視台,連量販店影碟可能都不好找(網路隨處可見【十三號星期五】前六集合售,本系列則無),或許是老土的譯名嚇跑不少觀眾,令人誤會是色鬼,反而是中國的片名【猛鬼街】更加切題,筆者這下驚覺,原來當我們正嫌對岸的翻譯時,他們早在1984年就超越台灣。
- Nov 10 Thu 2016 11:23
生前一條蟲,死後一條龍《半夜鬼上床:夢殺》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單論情節【半夜鬼上床:夢殺】是部很好的恐怖片,不僅是頭戴寬邊帽潛入夢境殺人而不被警方逮捕的有趣設定,還深入挖掘佛萊迪形象背後息息相關的生活、文化根源,爪套是來自校工使用的植栽手爪,毛衣靈感則出自格林童話中誘拐孩童的吹笛人,藉此延伸增加強行壓抑受到性侵的回憶(不過即使打敗佛萊迪,女主角仍活在夢中),劇情上半段甚至營造佛萊迪無辜的假象引人同情,是非必要的反轉安排,卻也是大膽的作為。
- Oct 29 Sat 2016 22:01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非禮勿弒》(The Gift)
對於沒有親身經歷的觀眾而言,欣賞【非禮勿弒】可能沒法感同身受,不過憑我的觀察只有一個悲慘的答案:“被欺負完全不用理由” (遑論對方是否不善交際、不被領會,這都不該,而受到欺辱的學生往往後半人生會呈極端發展),故事主角賽門要求道歉時的毫無誠意,就像多年後再開了同學會,有些人過了多年仍死性不改,說句“當時不懂事”便能嘻嘻哈哈就算了,成為藉口?實在不敢恭維(這絕不是小心眼)。
- Oct 20 Thu 2016 10:03
愛子心切新指標《十三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
【十三號星期五】系列至今拍了超過十集,自第二集起的全裸、血腥是其特色,卻沒有任何一部能在爛番茄網站獲得正評(即使是評價最佳的首集),應該可被當作一種另類「傳奇」,唯一能製造懸念的只有1980年【十三號星期五】的瘋癲母子(兩人都將悲劇怪罪於性愛),卻還是來的比男主角生死未卜以及傑森躺在床上學虎姑婆嚇人的【十三號星期五2】好(雖然溫馨後的驚悚轉折與利用兒童心理學反將一軍是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