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飛行日誌】的選題非常討喜,標新立異外在現實上也有實踐的可能,它甚至可以當作初步職場的預習,包括安娜坎卓克對工作階級的歧視,喬治克隆尼對亞裔的歧視,縱使導演在輕鬆氛圍裡加入了三人對談該有的方位鏡頭、失焦畫面所呼應的心境(行囊的大型看板更顯示出家人太多餘,想甩又甩不掉),片頭遠看世界的概念也很有意思,但是資遣別人反被有伴的女友「Lay Off」玩弄過量的制式(因為主角自身的問題都沒解決),總覺得喬治克隆尼、安娜坎卓克、薇拉法米嘉三人的演技和平時水準差不多,沒有特別令人驚艷(安娜坎卓克老是扮演心理系相關人員,薇拉法米嘉又是演出擅闖窗戶的傢伙),只有丟看板吵架的片段投入較多情緒。
目前分類:劇情類型 (57)
- Jul 16 Sat 2016 15:56
誰說失業是件壞事?《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 Jul 05 Tue 2016 17:47
沒有黑森林蛋糕,只有不該許的願《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
改編自1987年的同名百老匯,【魔法黑森林】讓原創的麵包店夫婦遇上了【魔髮奇緣】、【血紅帽】、【傑克:巨人戰紀】、【仙履奇緣】等作的人物(梅莉史翠普正是【魔髮奇緣】裡的巫婆),而非像普羅大眾誤解般是集合各類人物的童話,因此導致這部金球獎提名作品在台灣評價悽慘。
- Jan 31 Sun 2016 22:47
女兒是我的出氣筒《畢業生》(The Graduate)
誠如片名,【畢業生】不僅反映了當代向物質主義提出的反叛以及二戰後青年們對於美國、人生未來的徬徨無助,同時也強烈指證中年人開放的觀念,透過女主人對性的渴求與對長久伴侶關係、主修科目的厭惡,體現當代先有後婚的陋習,她的佔有慾與惡人先告狀使的”羅賓森太太”成了調教鮮肉的代名詞,最終的高潮戲莫過於主角班搶婚時,女主人竟然連女兒都能打(而在相近的時間點,背景音樂還隨著汽車沒油而減緩,別有趣味) !
- Nov 30 Mon 2015 22:54
是誰助長媒體的歪風?《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在本屆的奧斯卡中,雖然【獨家腥聞】不是最大的遺珠之憾(相較於【控制】),但肯定是一部實力嚴重被低估的強作,【神鬼認證4】編劇聯合【黑金企業】的金獎攝影師與監製傑克葛倫霍,共同揭發新聞界弱肉強食的生態圈與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 Nov 20 Fri 2015 20:38
兵不厭詐,這就是《謊言對決》(Body of Lies)
- Nov 09 Mon 2015 15:18
晚年的最後一博《鳥人》(Birdman)
- Nov 06 Fri 2015 11:02
連瘋狂麥斯都要俯首稱臣《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
去年暑假在台灣開演講且場場爆滿的喬登貝爾福特想必大家都一知半解,他的職涯中幾乎只能以一路順遂來形容,起初口條好到贏得整個仙股公司的注意(利用獅子走過辦公室走廊作為表現十分符合他的自負心理),到後來雇用員工成立公司賣黑貨,不過就算在商場呼風喚雨,成為1987年最快致富的金童,還是得為吸毒惡習進入勒戒監獄,兩年後得到假釋時雖發誓不想累犯,但一不順心就破戒,傳記電影【華爾街之狼】更是將他形塑成一個會剃老婆頭的無良丈夫,尤其有人打電話給看電視的父親,父親便會大罵髒話,下秒接電話時又和顏悅色活像個雙面人,被戲稱為”瘋狂麥斯”,不同的是,【瘋狂麥斯:憤怒道】是亂中有序,此片是嚴重到天下大亂、百無禁忌,從飛機到郵船都能出包。
- Oct 07 Wed 2015 15:10
天才總是與眾不同《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班尼迪克康柏拜區在【模仿遊戲】中的表演雖然與【新世紀福爾摩斯】的角色形象重疊過多,但也因此讓他首度提名奧斯卡影帝,電影描述1951年電腦之父―圖靈吃下氫化蘋果自盡前的最後時光,讓他像是白雪公主一般死的美麗,他善用自己研發的測試將自己偽裝成異性戀,不過性向改造背後的節操就與古人司馬遷沒什麼不同,另外同樣入圍的綺拉奈特莉飾演一位超齡體貼的淑女粉絲,甘願壓制自身肉慾也不願離棄(這種好女生哪裡找?),兩人光是病入膏肓與怒賞巴掌的片刻便展現出高超演技。
- Sep 20 Sun 2015 20:29
當暴力無孔不入《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三十多年前的【發條橘子】因赤裸裸的將暴力因子呈現而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劇本與剪輯,因此才使小說重新受到重視,縱使理念相左的原著作者(這不是一、兩天的事)認為罪犯應如發條般必經直線行走才能達成穩重,我則與庫柏力克持相同意見,社會也有愈走愈歪的老大徒傷悲。
- Sep 13 Sun 2015 09:22
一點都不刺激的《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在IMDb票選的”影史前250名電影”中,名列榜首的【刺激1995】長久以來都與【教父】在冠亞軍之間的拉鋸戰中難分高下,只可惜過去幾年的我一直想看卻沒能如願,直到今年年初才終於有機會在飛機上欣賞。
- May 20 Wed 2015 20:46
騙的了別人,騙不過自己《大眼睛》(Big Eyes)
只要是出身於廣告設計科的觀眾(包括我),想必看完【大眼睛】都會有股特別的感觸,可能會和我一樣滿腦子都在想:”怎麼可能會有這麼誇張的案例?為何沒有外人察覺到一絲不對勁?”,但問題是,連我都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六零年代的真實故事(當時還出現蔣介石),而主角華特竟是犯下最不該犯,也最沒創意的”更改作者名”。
- Apr 29 Wed 2015 22:28
放諸四海皆我家《教父》(The Godfather)
口碑傳誦四十年,常與【刺激1995】僵持爭奪IMDb第一名寶座的對手—【教父】,被全球觀眾公認為是一生必看的經典鉅作,而且同時是影史第一部連續兩集勇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系列,不過直到近日一連三天的每晚連播才讓我有了品嚐的機會,不過坦白說我並不如大眾般如此讚賞,這可能就和【異形】為何無法擄獲我心卻可名列經典的原因相同,它代表著早期黑幫片的迷人之處,並不在於表面的題材,而是出在技術面俐落的剪接。
- Mar 17 Tue 2015 10:19
罪犯也愛玩弄心理考驗《情人保鏢》(Someone to Watch Over Me)
我們男生常被問到:”當女友與母親同時落水時,會先救誰?”,這個問題雖然也曾出現在動漫【獵人】裡面,但其實無須多問,因為在雷利史考特的【情人保鏢】中就有相同概念的發揮,當小三與家人同時遭到綁架,必須在最愛之間二擇一,可能大多數的男性都會像九把刀所言一般選擇元配。
- Feb 26 Thu 2015 22:53
掙脫枷鎖的《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
在去年度得到全球266項大獎提名,同時又打破影史紀錄橫掃111項大獎的【自由之心】,是上一屆奧斯卡的熱門片,在入圍9項大獎之中拿下了最佳影片,藉由觀賞此片我們可以對目前擁有的一切感到知足,反省當現今社會退步回到蓄奴制度,那民生會是多麼苦不堪言。
- Feb 14 Sat 2015 11:58
對稱是完美的偏執《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在看到一堆如【金盞花大酒店】【有頂天大飯店】【盧安達飯店】等等的菜市場片名後,原本是對【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興趣缺缺的,但看到此片聲勢浩大入圍本屆奧斯卡9項大獎,上映初期連柏林影展評審獎都遭到攻佔(能夠取悅喜好甚遠的不同族群本來就不容易),再加上身邊許多影評朋友佳評如潮,將它選為”2014年度佳片”甚至是” 15部影響人生最深的電影”,這至少給了我非看不可的足夠理由。
- Feb 03 Tue 2015 22:53
少了大衛歐羅素的鐵三角《瞞天殺機》(Serena)
【瞞天殺機】是布萊德利庫柏與珍妮佛勞倫斯的第三度同台,電影老早已經殺青,甚至早於【瞞天大佈局】【派特的幸福劇本】,只是拖延至今才上映,原本是認為這部電影等電視播再看也不遲,但因為近期出國遊玩讓我有機會在飛機上看到這部才剛上映一個月的院線新片,這下我才知道好康背後的真正原因,並不是自己挖到寶。
- Nov 18 Tue 2014 22:45
一世紀以來的觀影口味《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 Nov 03 Mon 2014 08:04
令人跟隨主角神遊的《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每個凡夫俗子內心都懷抱一個偉大的雄心壯志,但經過社會現實的打擊與淬鍊,青年們的創造力與想像力都在父母的教育下變的單一呆版,出了社會後日復一日的上班,漫無目標的重複同樣毫無意義的事,可能連真正想做甚麼,想去什麼地方都毫無想法,甚至是沒有去過任何值得一提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白日夢冒險王】如此受到亞洲觀眾的歡迎,成為上班族的治癒系首選(但相反的卻在美國票房、評價兩頭空)。
- Oct 26 Sun 2014 10:27
成為釣客,或者凱子《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
繼【派特的幸福劇本】【燃燒鬥魂】屢創得獎與票房佳績後,導演大衛歐羅素的新作【瞞天大佈局】號召昔日的老班底,為【派特的幸福劇本】【燃燒鬥魂】2片的集結體,包括前者的布萊德利庫柏和珍妮佛羅倫斯,加上後者的克里斯汀貝爾與艾美亞當絲,最意想不到的是,連【派特的幸福劇本】勞勃狄尼諾也在片中客串一名黑道,五官難以辨認實在令人驚喜,這樣的卡司陣容強大除了拚演技以外更是在打扮方面爭奇鬥艷。
- Oct 15 Wed 2014 15:38
高貴的身分,平庸的劇本《黛安娜》(Diana)
去年的傳記電影【黛安娜】詳細描述了她臨終前2年的生活(如同該導演的【帝國毀滅】是聚焦在希特勒的垂死掙扎),雖然映前宣傳「征奧」意味濃厚,映後卻有外國影評家認為這只是根據八卦與缺乏考證的謠言進行拍攝而譽為爛片,個人雖然沒有如此激進的說法但所見略同,畢竟自傳本身要傳達給觀眾的就是100%的真實面相,除了貼近史實真相外連私家都得調查的透徹清楚,雖然從留4支手機以及惡夢的線索可以看出對死亡早有預感的不安,但竟然在事發當晚身邊找不到任何手機?以及將王妃帶進手術房協助開刀也顯得不符常理,除非以上橋段也是千真萬確的紀載考證,否則令人難以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