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政治下的傳奇與傳承《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黑暗政治下的傳奇與傳承《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

「機率。不偏不倚。 不帶偏見。公平。」 這段出自【黑暗騎士】的經典台詞替這部陳述扭曲世道的電影提供了一絲希望,傳達了現實歷史與虛構故事中,絕望之下唯一僅存的信念。正因如此,【蝙蝠俠:開戰時刻】的續集【黑暗騎士】在於商業方面可說是大獲成功,進而被視為最出色的續集電影之一。本片一舉入圍8項奧斯卡,而小丑的瘋狂演出則大獲好評,成為塑造最成功、在觀眾心中無可取代的反派。另一方面,本片的配樂也非常多,筆者就是喜歡這種配樂非常多的電影(相同的,2014年的【哥吉拉】也是這種電影)。

 

在電影後半段,小丑將哈維丹特視為操控大局的一顆棋子,而哈維丹特正如同從光明墮落到黑暗的路西法一般,充滿衝突。由此可見,讀者們可以從各種文本解讀本片。因此,我們可以不妨試著從三個大方向觀察【黑暗騎士】,以下所做的小小研究與整理希望能提供各位讀者參考,參考其”電影攝影傳達分析研究—以電影《黑暗騎士》為例”。

 

 

1.   群體主義 與恐懼的哲學:

導演將偉恩少爺內心的恐懼拉大格局,放大到整個群體社會,表現出大環境面對恐怖主義產生的各種效應與反應 (例如驚恐、憤怒等)

 

 

2.攝影構圖與技巧

英雄片類型裡經典中的經典莫屬【黑暗騎士】,這點多數影迷都會同意,而這也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在影像成就上的巔峰之作,電影最後一幕蝙蝠俠的遠近構圖搭配台詞呈現出其有著“沉默、把心放寬”的包容能耐;另外,電影一開場,小丑嘍囉們進入銀行保險櫃的背影呈直線構圖,代表“支撐畫面”的權力落在惡棍手中(當權力方為不只一位角色時,通常都會採取直線構圖),同時蘊含“物物不等距”( 註一 )的視覺美感;至於原創的女主角瑞秋與小丑初次相會時,視角透過小丑於左側的一顆過肩鏡頭試著以良善的角度與身份解讀瑞秋的內心儘管小丑喜愛說謊,接著卻因前者霸道的行為而讓後者改變情緒,其後畫面透過環繞鏡頭表達了瑞秋的緊張企圖混淆二元對立是除銀翼殺手2049】、【異星入境】、【神鬼戰士】、【魔鬼終結者2】、【2001太空漫遊】、【沉默的羔羊外又一攝影傑出之作。

 

1480985199_image(《黑暗騎士》).jpg

 

3.漫畫分鏡的影響:

在電影中,小丑是「無政府時代」( 註二) 代言人,而在【黑暗騎士】裡,“小丑拿刀猛刺蝙蝠俠”就是出自【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漫畫中的名場面。另一方面,偵訊室橋段中蝙蝠俠把小丑拎起來的畫面則是致敬了漫畫【蝙蝠俠:致命玩笑】(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也表示此片有部份參考了漫畫【蝙蝠俠:致命玩笑】)。

 

黑暗政治下的傳奇與傳承《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

 

4.顛覆性的失序角色:

影片開創小丑角色的個人特質,有別於其他壞蛋造反是為了復仇或搶功勞,小丑則是漫無目標,只想製造出乎意料的意外,想看著高譚市混亂,和他一樣的瘋狂。

 

 

電影【黑暗騎士】基本上沒有太醒目的缺點,但故事卻帶有些許說教性質,電影後半段長達至少十分鐘的郵輪兩難橋段顯得沉悶拖沓。為了論述“人性本善”導致情節發展過度理想化(而非動盪大亂);再者,全片結構比起首集還”(但仍稱不上”),每場犯案都像是毫無關聯的兇殺,不夠簡潔有力。另外,小丑從片中被抓到警局,到片尾逃獄後又被抓到,並沒有像是忍者大師般以死收場實在太過可惜(畢竟即使片尾被抓到,依舊難保小丑不會於未來繼續作亂,不能稱作結束,但至少還有振奮人心的精彩,另一方面,希斯萊傑的演技不只得到奧斯卡的肯定,還運用了風格性的演技,可以說是難能可貴(即使他搶光了亞倫艾克哈特的演出風采)。而電影中的另一段台詞:「有時真相不夠好。」,更是將觀眾的情緒帶到最高點,反應了現實的哀傷以及被迫犧牲的正義;也因此,不少人認爲這是一部神作;整體而論,一如【非法正義】(2002年)金獎導演山姆曼德斯所言:“【黑暗騎士】改變了整個好萊塢業界”;無疑是個突破性的上乘作品。

 

評分:★★★★☆ [3.5/5]

 

註一:物物不等距,變化產生美。

註二:「無政府時代」the Anarchy ,它分化了族群,導致秩序大規模瓦解。

 

參考資料:

Greg Albert,《構圖的祕密:一招萬用!輕鬆掌握色彩、形狀、平衡、明暗對比、視線引導,從此再也沒有「好像哪裡不對勁」的作品,繪畫、攝影、設計都適用》,頁7。

Tom Phillips, Jonn Elledge,《陰謀論:謠言、八卦、帶風向、轉移焦點,我們的恐懼焦慮如何成為影響社會的武器?!》,頁2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黑暗騎士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鯨鯊 的頭像
    鯨鯊

    鯨鯊的塗鴨影評

    鯨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